首页 > 前沿 > 文章详情

热点|《自然》子刊发文称,新冠导致患过敏性疾病风险上升,随时间会衰减却没有消失

原创

作者:领医知识岛 2024年04月26日 16:19 1346 阅读
新冠疫情已经过去,与其相关的科研成果落地却进入了一个小高峰。
近期,无论是广州医科大学钟南山团队,还是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曹彬团队,都有新的相关论文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不过,因更贴近大众生活而被广泛关注的,则是由韩国庆熙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题为《Incident allergic diseases in post-COVID-19 condition: multinational cohort studies from South Korea, Japan and the UK》的一篇论文。 
这项研究聚焦了后COVID-19时期的过敏性疾病。它契合了当下的一个热点——过敏。最近,话题#氯雷他定#冲上国内微博热搜第一,讨论量甚至超过一亿。韩国团队的这项研究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
领医知识岛(ID:LYZSD666)现将这篇论文做一个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另外,我们领医专属于医界志同道合者的高端知识社群)迭代接近尾声,敬请期待。你也可以关注我们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干货

-1-

约45%的新冠感染者存在后遗症
哮喘、过敏性鼻炎等与其显著相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有COVID-19病史的患者中,发生诸如免疫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率更高
在COVID-19后发生诸如免疫系统破坏等不良后果的系列情况,被称为“COVID-19后遗症”(也有专家称其为“长新冠症状”)。有研究统计称大约45%的全球感染人群经历过COVID-19后遗症。
在国际范围内存在多项研究表明,COVID-19后遗症可能会导致过敏结果只是,我们对COVID-19的长期过敏结果知之甚少
韩国庆熙大学研究团队的这项研究,正是旨在调查COVID-19后对一系列过敏性疾病的状况,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和食物过敏。
经过对韩国、日本、英国队列的研究后发现,随着我们进入后COVID-19时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SARS-CoV-2感染的急性期之后,持续或新发的健康后果会持续一个多月。

[患过敏性疾病的长期后遗症风险,粗体数据表示显著差异。点击可查看大图。]
在诊断COVID-19的30天之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特别是哮喘、过敏性鼻炎。并且,哮喘、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发生的长期风险与SARS-CoV-2感染显著相关。

-2-

患病风险随时间呈衰减效应
感染程度越严重,过敏后遗症风险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研究还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过敏性疾病的患病风险逐渐降低,却没有消失。尽管总体风险随时间的衰减效应强度在两个队列中有所不同,但是风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只是仍然会存在。

少,这种情况研究团队的整个随访期间(≥6个月)持续存在。

[患过敏性疾病风险随时间的衰减效应,粗体数据表示显著差异。点击可查看大图。]

并且,随时间的衰减效应在所有三个不同的国家队列中都是一致的,这表明COVID-19后对过敏性疾病的影响不分种族。

作者称这是迄今第一项使用韩国、日本和英国的跨国数据库,为SARS-CoV-2感染与随后的事件过敏结果之间的关联提供全面证据的研究。

众所周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是导致COVID-19大流行的原因。在这项多国、大规模的人群队列研究中,韩国庆熙大学研究团队评估了COVID-19严重程度、疫苗接种情况,以及SARS-CoV-2毒株对过敏结果的影响。

研究发现:随着COVID-19严重程度的增加,过敏后遗症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中度至重度COVID-19导致总体过敏后遗症的风险更高。

相对于未感染人群的对照研究表明,无论是感染原始毒株还是德尔塔毒株,都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

-3-

接种疫苗“可能是预防有效方法”
研究仍存局限性,如误诊、遗传等因素
此外,研究结论还显示:接种疫苗情况也与COVID-19后过敏性疾病患病风险相关。

当接种至少两次疫苗时,总体过敏性疾病及其亚型风险不再显著高于未感染的对照组。也就是说,接种至少两剂COVID-19疫苗对随后的过敏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疫苗接种可能是预防COVID-19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2019年底出现的COVID-19大流行,曾在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感染。科学家对感染后的过敏性疾病负担进行精确研究,也能为COVID-19后遗症患者的护理策略提供支撑。

至于韩国庆熙大学团队的这项研究,毫无疑问存在多个突破。

[研究涉及的韩国、日本和英国队列情况]

比如,本项跨国、多队列的研究,具备样本量大、控制了众多变量的混杂效应,以及种族多样性增强了研究的稳健性等优势。

过往研究尽管报告了广泛的过敏/哮喘相关症状,但是样本量小,并且仅限于未经同行评审的证据、住院患者,以及不受控制的潜在混杂变量而缺乏稳健性。

当然,研究团队也承认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过敏是一类疾病,其识别和诊断清楚地反映了文化和种族背景;呼吸困难可能被误归类为哮喘,特别是由于COVID-19引入的诊断复杂性。

再比如,尽管团队调整了大量协变量,但是仍存在残留的潜在混杂因素(如无症状的 SARS-CoV-2感染);目前的研究仅限于成年人群,不包括儿童;目前的数据集限制了考虑遗传因素的能力;仍然存在轻症病例的潜在排除,以及可能无法在队列中发现所有无症状病例

相关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4-47176-w

重要提醒: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信息交流所用。并且该文章涉及的这项研究,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性。个人不能将其作为对自身健康风险的评估依据若遇身体不适,请一定遵照医嘱执行。扫描添加下方二维码进入专属社群,我们可以在日常中更高频、更深度地聊起来。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