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管理 > 文章详情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打造中国医疗的国际名片

原创

作者:吴佳男 2025年11月05日 17:00 21 阅读

 

2025年8月29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以下简称“北大国际医院”)与美国国际医学管理学院(AIMMA)“云端牵手”,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接下来,双方将在国际化医疗服务、学科人才培养、患者双向转诊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2024年7月12日,北大国际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成立。本次签约,恰为过去一年多时间中,北大国际医院与众多国际医疗机构合作成果之一。

“在全球健康紧密相连的时代,国际医疗行业正进入资源整合与服务深化的关键阶段。”北大国际医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梁军告诉本刊,秉承“国际”基因,依托北京大学的深厚医学底蕴,加之中国平安集团 “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生态资源,以及灵活高效的运营机制,医院正全面开辟国际医疗服务的新赛道。

 

传承基因 时势使然

 

夏末秋初,北大国际医院正门内,仍树木苍翠,绿草如茵。大门右侧,写有“北京大学”字样的大红牌楼,以及不远处的微缩版“博雅塔”,宣示着医院的“北大”基因;门诊大厅内,人流涌动,秩序井然。大楼顶部,设有与医院急诊抢救室直通的停机坪;穿过门诊大厅来到住院楼,乘电梯至顶层,宽敞雅致的国际医疗中心展现于眼前。

“建设国际一流医院,领跑医疗体制改革。”刚刚接待完来自韩国首尔大学盆塘医院的客人,梁军教授精气神十足。他坦承,北大国际医院自2014年底建成投用那天起,作为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大力支持,并力图整合资源,传承和创新北医系统的学科优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与就医环境,满足民众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需求,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医院管理模式与标准。

因为这一定位,医院的国际医疗服务,在管理和运营上均呈现诸多优势和创新。

2019年,北大国际医院成为北京市第一批7家国际化医疗服务试点机构之一;医院的国际医疗中心,则成立于2024年7月12日。得益于医院整体“硬件”优势,国际医疗中心致力于提供高标准医疗服务,建立之初就拥有超过15000平方米专属区域,设有34间诊室、172张普通病床、34张重症床位,抢救转运可直通停机坪。在软件支撑上,中心汇聚220余名高级职称专科医生和6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为每位患者实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服务体系支持51种语言翻译及40余家商保结算。

梁军教授从事肿瘤相关临床及科研工作逾40年,来到北大国际医院之前,曾多年担任公立医院学科带头人和主要管理者,对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的属性和功能都有着深度理解。在他看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办院宗旨都是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服务需求。

 

“‘国际医疗服务+权威专家+合作平台’三位一体。”梁军教授以四大关键词总结过去一年中心的发展路径,

标准:对标国际标准,融入感染控制、患者隐私保护等全链条,与多家商业保险公司实现支付结算,逐渐破解跨境医疗费用壁垒;

链接国际:与美国妙佑医疗(梅奥)、日本肺癌诊疗中心等海外机构建立合作,引入以色列、韩国专家资源,全年派出12名青年医生海外进修,实现“技术与理念双向流动”;

模式创新:构建“全周期双循环”服务,即为出国患者明确价格基准与结算规则,让跨境医疗从“高端服务”变为可及选择,为外籍患者提供多语种服务与文化适应辅导,打造“安心港湾”;

生态共建:中心联动平安集团等机构,一同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优势尽显 软硬件升级

 

走出行政区域,穿过中心服务台来到病区,宽阔的走廊两侧,有医生和护士自病房进出,安静有序。走廊的尽头,是一道玻璃门。外面,是一个独立的空中花园。凭栏远望,可见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众多生物药企,以及其他大型央企、国企的密集楼宇。

“患者诊疗费用和公立医院相当,但得到的是更高性价比的服务。”曲贞,北大国际医院国际医疗中心主任。和梁军教授一样,也有着多年公立医院的工作经历,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前往美国哈佛大学附属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等多家海外医疗机构研修。她介绍,中心在建设前期,就参考了海外医疗机构的人文环境建设经验,旨在实现环境的艺术疗愈与生态自然融合。在服务上,病房实行酒店式管理,配备了专属的后勤管家。此外,中心前台设有外语预约和咨询专线、外语预约挂号平台,提供多语种语言服务。

谈及过去一年中心的工作开展,曲贞颇为感慨:每一步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坚守与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2020年9月22日,北大国际医院通过DNV GL国际医院管理与感染控制双认证,是中国首家获得该认证的医疗机构。这一认证,成为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的重要基础;而医院高标准的诊疗环境“硬件”和学科“软实力”,成为中心得以迅速发展的有力支撑。

曲贞介绍,成立一年来,依托医院全球服务网络、临床技术联动诊疗、完善急诊通道、国际化服务标准、特色安宁医疗等“五大优势”,中心陆续签约海外医疗机构200余家;联动妙佑医疗、麻省总医院等全球Top100医院,组建全科+专科双轨协同的MDT多学科会诊团队,为疑难复杂病例定制个性化诊疗方案;共享平安集团的全球资源,推进与使领馆等机构签订医疗合作协议,核心服务正覆盖国内高端人群、跨境就医患者及外籍人士三大客群,打造“中国医疗的国际名片”。

对国际医疗服务来说,诊疗人次是硬指标和“晴雨表”。月均诊疗量稳步增长,覆盖美国、欧洲、日韩、中东、南美、澳洲、非洲等国家。而在病种分布上,则涵盖心血管疾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等。

“从‘开启之年’到‘健康管理之年’。”曲贞强调,自今年下半年开始,中心的发展战略,将从患者的疾病救治延伸至全周期健康维护,继续打通海内外医疗的交流通道。

 

 

学科协同 服务优化

 

2024年11月,北大国际医院肿瘤微创科开科。该科室,引进肿瘤微创消融专家郑加生团队。开科半年多时间内,吸引众多海内外高净值患者前来就诊。近半年以来,该科室为国际医疗中心多位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诊疗效应凸显。越来越多的此类专家,也正成为国际医疗中心的“核心资源”。

梁军教授告诉本刊,在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北京,北大国际医院的地理位置并不占优,相对偏僻,周边十公里范围内缺少大型居民社区。但尽管如此,医院2024年门急诊量达125万人次,CMI值亦超过北京市三甲综合医院平均水平。这一态势的形成,缘于医院近年坚定执行的新型学科发展战略:以患者为中心,重点发展肿瘤医学中心、妇产儿医学中心、急危重症医学中心、特色老年医学中心等四大医学中心。此类重点学科体系的建设,均汇集多个学科优势资源,例如神经中心统一神内和神外科室,肿瘤中心统一检查、检验和放化疗等平台科室,推进内科和外科融合发展,为患者打造综合或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曲贞看来,国际医疗中心事实上是一个大平台,与医院整体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甚至可支撑北大医疗集团旗下其他医院的国际医疗需求。过去一年,国际医疗中心最大的变化,是强化了心内、心外,肾内、肾外和肿瘤等多学科的紧密协同,开展多项疑难疾病诊疗技术,实现了患者量的大幅度提升。

为更好地联动相关临床科室,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国际医疗专家委员会,成员由各临床科室骨干组成。委员会定期召开疑难病例讨论会,搭建了多部门协同的线上平台,确保各科室之间信息畅通;当国际患者前来就诊,首诊医生可迅速通过绿色通道联系相关科室,组织MDT会诊。

聚焦提升患者全流程服务水平,中心构建了“诊前-诊中-诊后”全周期服务体系。

诊前,为患者提供健康评估、就医规划等个性化咨询,帮助患者预约合适的专家和检查项目,提供签证、住宿等协助;诊中,提供从门诊到住院,涵盖医疗、护理、客服等多个环节的一站式服务;诊后,协助患者办理归国后续手续,以完善的随访体系跟踪患者康复状态,为其提供康复指导和健康管理建议。

“一年来,随访覆盖率达到90%,患者满意度达到95%。”曲贞引述数据举例,以电话、邮件和上门等方式,一年间,中心定期随访肿瘤患者的术后复查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指标,指导患者用药、饮食和运动,监测病情控制情况;搭建了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患者的随访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旨在发现潜在问题,及时调整诊疗方案和服务流程。

 

 

双轮驱动 聚焦海外

 

实现优质的国际医疗服务,离不开行政团队的高效运营。2021年,平安集团正式接管北大医疗集团后,作为集团旗舰医院,在运营上,北大国际医院正实现理念焕新,转向“以结果为导向”和“专业创造价值”。

曲贞介绍,历经一年多时间整合,中心现已形成科学的组织架构:运营由主管副院长负责,国际医疗中心主任、负责具体运营的副主任、全科医学主任及护士长形成核心管理组,每人分工明确,分别负责把握科室整体发展方向、对接保司、渠道、医务、医工、财务和运营等科室;中心每周召开运营主题例会,复盘此前一周管理及诊疗上存在的相关问题,传达当周工作任务,预判中心下一阶段发展方向。

在医院的统筹规划下,中心建立之初便制定了专属的医护绩效分配方案: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根据出诊专家在国际医疗服务中的工作量、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等指标进行绩效分配。对积极参与国际医疗服务、表现突出的专家给予额外奖励。例如患者满意度达到95%以上的专家,可获得相应的绩效加分和奖金奖励。参与国际医疗服务的专家,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考核中亦有对应加分,以此进一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患者‘点诊’院外专家,我们也会皆尽所能。”曲贞介绍,经过前期调研,中心近期正在制定新的标准,将适当提高院内和院际会诊价格。此举一是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高端医疗需求,二是鼓励院内医生更多参与中心出诊,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

根据平安集团“综合金融 + 医疗养老”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梁军教授介绍,近一年间,医院管理团队和中心管理人员不断加大外联力度,与众多大型企业,以及包括平安集团在内的多家商保公司均进行了深入沟通和协作,旨在进一步发掘客户资源,优化共建生态合作圈,带来更多患者增量。

“DNV GL双认证,多达44家商保公司的直付结算,这是北大国际医院区别于其他社会办医院,甚至公立医院的重要优势。”曲贞介绍,携这些优势,中心接下来将加大力度推进“中国患者走出去”与“国际患者引进来”。前者,为有需求的中国患者对接国际顶尖医疗资源,甚至参加国际临床试验项目,使其有机会接受最新的治疗方法;后者,是凭借中心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和品牌影响力,通过优化就医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国际患者来院治疗。

“密切关注国际医疗相关政策法规变化,持续引进具备国际医疗服务经验和多语种能力的高端人才,不断强化国际医疗转诊平台、服务平台和支持平台建设。”梁军教授最后表示。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
近期活动 查看全部
2025公立医院专科建设与发展大会 暨第五届公立医院绩效大会
视频直播 查看全部
【尖峰对话】效率决胜未来:支付改革下的运营业态再造
热点资讯 查看全部
推荐课程 查看全部
电子杂志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