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作者:冯茜宁 2024年11月26日 14:58 2595 阅读记者 冯茜宁 通讯员 高薇涵
近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试行)》及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通知,其中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让行业各方思考如何根据政策调整内部管理机制,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11月24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举办“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政策解读研讨会,来自政府、医疗机构、护理行业、学术界的专家共同研讨政策背景、试点经验以及具体实施路径,为陪护市场及护理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新设“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的背景是什么,
将解决哪些困境?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表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医疗照护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且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传统的家庭照护模式已难以满足专业的照护需求,而机构照护又面临费用高昂、床位紧张等问题。
国家医保局此次出台的护理类立项指南和优化调整护理价格政策,特别是新设的“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旨在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护理服务需求,引导医疗机构提供专业性、技术性护理服务,以缓解“一人住院,全家奔波”的困境。
国家卫健委有关研究专家认为:
新设的“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旨在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医疗机构提供更加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家属的照护负担。
同时,该政策还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疗照护服务,促进护理服务的多元化、专业化发展。
要在“三医协同”理念指导下不断推动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定标准化的免陪照护服务体系,提高护理行业职业吸引力和医疗护理员队伍稳定性。
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
当前国家医保新增价格项目需求较大,在当前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大背景下,医保部门要坚持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整合映射存量旧项目,支持新增量技术项目”,不断优化和规范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在此基础上新增的“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是落实国家关于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护理服务质量提升和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医疗机构和第三方陪护公司而言,
如何抓住机遇,创新服务模式?
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委会有关专家认为:
新设的“免陪照护服务”价格项目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是在医院护理人员专业力量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补充的一种混合性照护模式,能够为医疗机构护理力量的壮大提供支持。
通过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医疗机构不仅可以增加收入来源,还可以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患者满意度。
要增加医疗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重视医疗护理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畅通职业培训和晋升通道,真正建立落实一支可靠的医疗护理员职业队伍。
行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
“免陪照护服务”政策的推行让医院成为照护类服务的主体,在管理保障和低费用前提下,患者对于“免陪照护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未来,陪护公司可能转型到医院的一个劳务提供商的角色,可能需要由陪护公司帮医院招聘或组织培训等。
“免陪照护服务”模式推广实施之后,陪护公司需深刻反思并重新界定自身的角色与价值定位。部分护工公司,凭借其深厚的管理经验、前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及充足的人才库,在医院引入“免陪照护服务”后,通过进一步的赋能措施,能够有效助力医院提升服务品质与运营效率。
护理人员的培训体系、服务质量以及团队建设能否与之匹配,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具体而言,“免陪照护服务”模式的推广或将催生更多医疗护理员的岗位需求,部分现有护工有望转型为该服务的专业护理员,但前提是需先通过系统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资质认证。此外,这一发展趋势也将激活专门的培训机构及护理类高等教育机构,促使它们在培养专业护理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此过程中,相关的生态系统要素需逐步成长并优化,以确保“免陪照护服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与效能最大化。
未来国家亟需建立起统一的护理员人才认定与培训机制,而现有的第三方陪护服务公司可以抓住这一机遇,与公立医院或地方政府部门开展医疗护理员的技术培训合作,并进一步协助医院运用信息化方式对医疗护理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共同创造照护行业新的价值增长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