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前沿 > 文章详情

中国学者在《自然》官网刊文: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可能是可行的”

原创

作者:领医知识岛 2024年04月18日 16:41 1689 阅读
作者|刘武.HAI
来源|领医知识岛
在众多关于“辅助生殖进医保”话题的讨论中,除了技术规范性等因素之外,核心问题都会落到“钱”的讨论——关于“医保基金可承受能力”问题。
目前,国内鲜有公开报道或学术研究对“辅助生殖进医保”进行较为系统、完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领医知识岛(ID:LYZSD666)注意到,2024年4月5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何贤纪念医院专家Rong Huang等人,在《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发表了文章《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医疗保险覆盖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hina's medical insurance coverage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在当前贯彻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等语境下,辅助生殖进医保”的话题稍有风吹草动便能够引发一波热议。合的是,段时间国家医保局官网也在频频发一些与此相关的信息。
比如,2024413日一篇题为《宝妈的生育医疗费用谁给保障?识普及性文章再度明确表达了官方意见——“逐步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按程序纳入基金支付范围”该文章后来在各大网站、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4月14日,国家医保局官网继续发文谈生育保险的广度、力度、厚度、宽度温度,其中进一步透露“目前,政策正在稳步落地,未来将有更多的群众圆梦生育。”这同样引起广泛关注。

-1-

后续年度医保支付至多两三百亿
到2050年累计3700-6500万人出生

Rong Huang等人在《中国辅助生殖技术医疗保险覆盖可行性分析》中介绍,研究团队基于不孕症患病率、ART(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费用和成功率、MI(医保)覆盖ART的总财务支出等,结合人口增长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系统分析。

先介绍该文章的结论:由于可承受的成本、高成本效益和有利的人口增长,将ART纳入MI可能是可行的。

文章称:“估计中国有410.2万—1179.2万对不孕夫妇,每年增加118.9万—186.7万对。如果MI覆盖ART,基金将支付723.13亿元—2078.78亿元,占当期基金余额的2—6%。后续年度支付为209.61亿元—329.13亿元,占年度基金余额的4—7%。”这是建立在所有不孕夫妇都接受ART治疗的假设情形之下,因此医保实际支付费用会更低。

这部分结论中对中国不孕夫妇的数据与之前一些文章中的数据差异明显,尤其远低于先前一些研究称“中国有5000万对不孕夫妇”的结论。此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团队曾根据监测数据,估计目前中国约有3300万对育龄夫妇面临不孕问题困扰。

对此,作者称现有的调查研究缺乏对不孕症的统一定义,导致患病率差异很大。“5000万”是错误地将高危夫妇的不孕率乘以所有夫妇的数量,从而严重高估了不孕不育的人数。

[论文提供的不同医保覆盖条件下人口走势]

此外,该文章还对人口增长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结合研究,并且认为:“财政投入产出比率为13.022。受益于将ART纳入MI覆盖范围,将有334.8万-962.4万名新生婴儿。此后每年将有8-13%的新生儿出生。这意味着到2050年,将有3700万-6500万人出生。”

 

-2-

“不能生”遇到“不敢生” 

进医保后自付预计“降至六分之一” ? 

1988年3月10日,随着手术台上的一声啼哭,首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诞生。该院妇产科创始人张丽珠,也从此被誉为“中国大陆试管婴儿之母”。

[张丽珠教授怀抱第一例试管婴儿]
“我是在收到6300多封求助信后,才真正意识到中国人也需要解决不孕问题。”张丽珠曾经表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根据从海外所能获取的有限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开展试管婴儿技术。

不孕不育症一直是重大的全球卫生问题,世界各国报道的育龄人群不孕率为10%—30%。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也较20年前有了显著攀升,乔杰院士团队监测数据显示,中国育龄人群的北医三院不孕率已从2007年的11.9%上升至2020年的17.6%。

面对这种局面,辅助生殖技术无疑能带来巨大助益。加上中国的辅助生殖技术起步虽然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一些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辅助生殖技术已经不再“神秘”,社会普及度、接受度明显提高。

中国辅助生殖各项技术服务总周期数在2016年便突破100万个,2019年达到112万个。近些年每年总周期数已经占全球总量的30%,位列全球第一。中国每年辅助生殖活产婴儿数量超过30万,也就是说全国每年约3%的新生婴儿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

目前,这背后巨大的医疗开销基本上都是由患者自己承担。高昂的辅助生殖医疗费用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不能生”遇到“不敢生”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客观事实。

因此,无论是科普文章还是各类研究,大家引用最为广泛的数据是目前中国辅助生殖渗透率约7%—9%,美国约30%,以此说明中国庞大的不孕不育患者群体中选择辅助生殖的占比并不高。

此外,一个需要被着重强调的常识是,试管婴儿技术并非百分之百成功,甚至与此相差甚远。这也直接增加了不孕患者的经济压力。有报道称当前全球辅助生殖活产率约40%,一个成功的试管婴儿出生通常需要经过2到3个培育周期。

[A:各国辅助生殖每活产成本;

B:活产成本与人均GDP的比例;

C:医保覆盖辅助生殖的概况。]
Rong Huang等专家在《自然》杂志旗下《科学报告》发表的上述文章中,还提供了两组研究得到的数据:
在一个完整的周期中,累积有50.7%的可能性获得活产。经过四个完整的周期后,累计活产率的乐观估计为81.4%;预估每个完整周期的成本为23901元,每活产成本为67002元。
该研究结合国家医保局2018年成立以来的医药价格下降水平,以及医保平均支付比例测算认为,“如果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患者自己支付的费用将减少到原来费用的近六分之一。”

-3-

北京等6省份已先行先试
更大范围的政策预计“正在稳步落地”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包含“人类精子库”)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合子、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分为人工授精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技术”)及相关衍生技术。
截至2022年底,中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共有559家,人类精子库29家。

一个完整试管婴儿技术开展周期,需要经过刺激卵巢、卵子抽取、卵子受精、胚胎发育、胚胎挑选、胚胎移植、妊娠化验、婴儿出生等环节。之前,每个环节涉及到的辅助生殖项目及收费标准在各地都不同。

2023年6月以来,国家医保局印发《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将各地原本复杂的辅助生殖类项目进行分类整合。截至目前,21个省份已对照立项指南整合辅助生殖类项目,其中20个省份将定价方式由市场调节价改为政府指导价,进一步规范了项目及收费。

政策要保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医保部门必定需要做通盘考虑。比如,基于人口规模、年龄结构、临床实际需求,以及放大效应等因素做长周期的基金承受能力测算。

目前,北京、广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山东等省份已将部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还有一些省份也曾公开表态正在研究部署。

全国层面的政策预计也将按程序稳步落地。除了文章开头提到国家医保局网站发文透露“目前,政策正在稳步落地……”之外,也有一些公开信息在传递类似的信号。
比如,2024年2月29日,国家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章轲赴北京市调研医疗保障工作,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详细了解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等方面的情况。
章轲指出,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立项和医保支付管理,并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还有官方信息显示,国家医保局正持续指导各地按程序逐步将医保能承担的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费用可控的治疗性辅助生殖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辅助生殖技术立法,加强监管,不断规范技术应用,切实保障群众生殖健康合法权益。
部分参考文献:
[1]《Feasibility analysis of China's medical insurance coverage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Rong Huang、Jing-Yun Yu、Wei-Chao He、Ri-Hui Liu,2024年。(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4-58640-4

[2]《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口发〔202226号,2022年。

[3]驾驭生命奇迹:追溯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丨科技史上的今天》,2024年。

重要提醒: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信息交流所用,欲进一步了解详情可检索原文或者后台留言进专属社群,我们可以更高频、更深度地聊起来。)

 

微信扫一扫
收藏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