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 > 文章详情

进博星势力·学术访谈|强化不良反应管理,提升创新可及,实现疗效1+1>2
作者:吴佳男 2024年11月18日 13:43 1662 阅读

2024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窗口和推动高水平开放的高端平台,进博会持续引领着向“新”而行的时代潮流。

在本次盛会上,一系列新疗法、新药物、新方案、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全球医疗健康事业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无限希望。其中,复星医药的创新产品口服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LG惊艳亮相,凭借其在疾病治疗领域突破性的治疗效果和创新的科技含量,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医药板块的焦点之一。

为进一步提升临床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疗能力与管理水平,好医生特别邀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晖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晓文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靳勇教授,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解析疾病诊疗的关键要点,分享前沿的治疗理念和管理策略。

 

王晖教授:破立并举,以起效快、疗效持久助力快速升板

终末期肝病(ESLD)涵盖多种慢性肝病的终末阶段,包括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LF)、肝硬化急性失代偿(ADC)、慢性肝功能衰竭(CLF)和晚期肝细胞癌,主要表现为肝功能严重受损和失代偿。其中,感染是终末期肝病患者面临的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可进一步损害肝功能,加深黄疸等症状,为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

王晖教授指出,常见感染包括自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胆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等,如果患者发生了感染,将进一步加重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疾病进展。Arvaniti等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发生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或菌血症等严重感染后,死亡风险增加近4倍,30天病死率为30%,1年病死率高达63%~66%[1]。

在临床实践中,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肝脏功能明显减退、肝脏微循环功能障碍、肝脏局部以及全身性炎症反应、免疫麻痹及缺陷,以及肠道菌群异位及微生态失衡等。王晖教授补充说,全身炎症反应(SIRS)、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和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MARS)在ESLD合并感染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ESLD相关的级联炎性细胞因子风暴,如白细胞介素(IL)-6、IL-10、IL-8、IL-1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Fgl2、MCP-1、干扰素(IFN)γ等,可能促进了感染发生发展。

此外,在ESLD患者群体中,血小板减少的情况颇为常见,尤其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而言更为显著。血小板减少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挑战,更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出血风险,进而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具体而言,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20×109/L时,或者血小板计数高于这一阈值但伴有出血症状,以及在计划进行一些必要的侵袭性治疗操作时,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50×109/L以上可降低出血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提升血小板数量,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地接受治疗,成为了临床上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血小板减少的问题,王晖教授介绍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提升血小板的方法,包括血小板输注、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等。同时,王晖教授提到,创新药物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是FDA批准的全球首个用于治疗慢性肝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用药空白。

王晖教授分享了临床上使用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的成功案例。例如,一些因血小板过低而无法进行拔牙等口腔治疗的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5天内血小板得到提升,并维持30天的时间,从而能够顺利进行后续治疗。此外,还有一些需要进行内镜操作或肿瘤靶免治疗及其他有创操作的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也成功提升了血小板水平,得以进行后续治疗,有效控制了疾病进展。

最后,王晖教授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中国和世界交流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交流合作和展示。对于医药工作者而言,进博会不仅开拓了视野,增进了对于最新的国际产品和技术的认识、理解,更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效思路,为推动医药领域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唐晓文教授:预防为先,ATLG助力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改善

近年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新希望。随着移植后长期生存人数的持续增长,这一治疗手段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

唐晓文教授强调,尽管移植技术的疗效在近年来得到了显著改善,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仍然是影响患者移植结局和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比如,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物被排斥、移植后感染以及移植后复发等,无一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在众多类型的GVHD中,激素耐药型GVHD以其高致死率尤为引人关注。唐晓文教授指出,这类GVHD对患者的移植后生存构成了极大挑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寻求更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在治疗策略上,唐晓文教授强调要始终坚信预防重于治疗。在这一理念指导下,ATG和ATLG等预防GVHD的重要药物应运而生。其中,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ATLG不仅展现出了出色的预防GVHD的效果,还进一步降低了移植后病毒感染的风险,从而显著提高移植后患者无GVHD无复发生存率,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ATLG创新药物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获批应用于临床,并已成功惠及超过25万名患者。在近日的进博会上,这一药物更是一经亮相便引发了医疗行业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

唐晓文教授指出,进博会作为医药领域的重要盛会,展示了最新的医疗技术成果,促进了医疗创新与交流,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灵感与动力。比如,新技术的应用为年轻医生提供了更为强大的辅助工具,从而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诊疗疾病。此外,新药、新技术和新疗法的不断涌现也为很多专科医生提供了更多的医疗创新机会。中青年医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这些创新性的临床试验中,通过实践积累宝贵的经验,提升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唐晓文教授认为,中青年医生应该积极拥抱这些变化,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适应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靳勇教授:点亮新生,以多维度创新赋能肝癌介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治疗技术日新月异。靳勇教授介绍,肿瘤的消融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以及Y90放射微球输注等介入治疗手段,已经涵盖了肝癌早中晚不同分期,为患者提供全周期的有效治疗,成为当前肝癌治疗的重要支柱。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风险,为肝癌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然而,在介入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症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靳勇教授指出,由于中国的肝癌患者基本都存在慢性肝炎及肝脏功能受损,因为此类患者的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抑制、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造成血小板数量减少。此外,肝病相关操作以及肿瘤治疗本身,如化疗药物的使用、放疗等,也可能对血小板造成损伤,进一步加剧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血小板减少症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会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还可能延误有效的介入治疗的按计划实施,从而在增加治疗费用的同时,还可能降低抗肿瘤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不良预后。因此,对于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管理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靳勇教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多个肝癌介入相关指南及专家共识,都明确规定血小板计数<50×109/L为各种介入治疗手段实施的禁忌证。为了提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仍然是目前最快速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然而,临床上血小板由于资源稀缺,获取难度较大、且保存时间较短,常面临获取血小板的困难。另外,反复血小板输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产生同种免疫、降低以后血小板输注的疗效,以及可能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此外,血液制品的获取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除血小板输注外,脾脏切除或者部分性脾脏栓塞等手术治疗也是一种可选的治疗手段。但这种方法具有创伤性,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可能并不适用。相比之下,药物治疗则成为了一种更为便捷、安全的选择。其中,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片作为一种口服药物,不仅能够快速有效提升血小板计数,还能降低出血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体而言,介入疗法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血小板减少症的管理和治疗则是确保介入治疗安全有效的关键一环。通过不断创新治疗手段和优化治疗方案,有助于进一步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进而战胜病魔,重拾健康。

 

 

参考资料:

[1]ARVANITI V, D’AMICO G, FEDE G, et al. Infe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increase mortality four-fold and should be used in determining prognosis[J]. Gastroenterology, 2010, 139(4): 1246-1256, 1256. e1-e5.

微信扫一扫
收藏
相关阅读

评论

请先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