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医院院长
“多学科协作是康复医学发展的核心方向,需通过标准化培训、技术下沉和资源整合,推动优质康复服务惠及基层患者。”4月23日,在“多学科康复诊疗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班交流说明会”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神经康复MDT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多学科康复诊疗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通指出。
目前,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推广项目,早在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八部委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2023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发布了《康复治疗专业人员培训大纲(2023年版)》,并提出相关要求。
全国各地,也在陆续开展康复医学工作。张通补充,据了解,目前,无论三级甲等医院,还是各地医疗集团都把康复作为非常重要的学科进行建设推广。
当前,从全国层面来看,康复医学体系面临的挑战是人才缺乏。张通指出,尽管很多医联体机构非常重视康复医疗工作,上级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经常开展相关指导工作,可以为康复医学带来较大的帮助,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医疗机构非常多,医疗资源不均衡,所以现阶段,仅靠医疗机构带动,似乎还不能很好的满足迅速提升康复诊疗水平的需求。
张通透露:“因此,中国康复医学会指示,希望我们利用多学科专委会平台,开展一些临床康复方面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
会议期间,天津市环湖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朱志中、鞍钢集团公司总医院千山温泉康复医院院长王宇、山西省寿阳县中医院康复中心主任李冰等专家,分别从直辖市、市、县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视角,分享了康复类科室能力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及社会经济效益双增长的典型案例。
本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多学科康复诊疗工作委员会主办。会议汇聚了国内康复医学领域著名专家、医疗机构代表及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探讨多学科康复诊疗模式的创新实践与基层赋能路径,助力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
主办方介绍,第一期“多学科康复诊疗能力提升系列培训班”将于2025年6月9日至13日在北京举办。
在会上,中国康复医学会多学科康复诊疗工作委员会培训项目主任郭中建介绍了培训班情况。他表示,培训班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多学科康复诊疗工作委员会发起,建立了“理论+实操+帮扶”的立体化多模块课程体系。培训内容涵盖神经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肌骨运动损伤康复、重症康复、重要内脏器官疾病康复、儿童康复、肿瘤康复、盆底康复等多个领域。届时,主办方将邀请来自康复领域各学科,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与学员进行交流。
评论